改造措施及分析按6管程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将管箱内*上面和*下面的隔板割掉(同时将小浮头内的隔板全部割掉),保留中间隔板,而壳体、管束均不变,这样6管程换热器就改为了两管程换热器。 方案一管箱进出口接管不动,将管箱内竖向大隔板及小浮头内的隔板割掉,在管箱右侧增加一横向分程隔板,即改为了两管程管箱结构,如:按GB151-1999规定,焊有分程隔板的碳钢、低合金钢制换热器管箱在施焊后,应进行焊后消除应力的热处理,设备法兰密封面应在热处理后加工。 故焊完右侧小隔板后,管箱需整体热处理,热处理后再加工隔板端面。新增加的分程隔板在固定管板上应有相应的分程隔板槽,此处需要再加工。事实上,在装配好管束的换热器固定管板上再加工分程隔板槽是很困难且无法实现的。这样就需要利用固定管板上原竖向分程隔板槽。为此,*简单直接的办法是壳体不动,将管束整体旋转90b安装使用。 此种方案存在下列问题:1管箱整体热处理相对设备检修来说,费用较高,现场实施有难度,且[url=http://www.estove.cn/Html/news/20077/2007712114408.html]热处理[/url]后设备法兰密封面的再次加工已没有加工裕量。在炼油生产装置中,换热器换热介质一般为气、液相共存,按换热器折流板布置原则,在首先满足工艺条件下,当壳程介质为气、液相共存或含有固体物料时,折流板应为垂直缺边布置(当壳程为单相清洁流体时,缺口应水平上下布置),如。当管束旋转90b后,折流板缺边即变成了水平缺边布置,如所示。此结构在换热器运行时,很容易出现下列工况:液相介质在折流板*下边形成一定高度的液位(排液槽已不起作用),当液位超过折流板下面的缺边时,气体将无法从折流板圆缺处流通,产生气阻,换热器无法运行。正常设计情况下,在壳体进出口处,导流筒有一个管束缺圆布管区,为导流筒的结构示意图。导流筒安装在管束上,当旋转管束后,壳程进出口处将是*大布管区,这将大大增加介质的流动阻力,增大了压降,达不到改制的目的,还可能导致换热器不能操作。